2024年,运城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、山西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,主动作为、靶向发力,全市宏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,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继续保持稳步增长。
一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体情况
2024年,运城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41元,同比增长6.0%,增幅较去年同期下降3.0个百分点,增速位居全省第6,与全省增速(6.0%)持平,高于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(5.3%)增速0.7个百分点。
(一)工资性收入持续增长
2024年,运城市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8143元,比上年同期增加638元,同比增长8.5%,占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46.2%,拉动收入增长3.8个百分点,对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63.8%,是推动农村居民增收的主动力。
(二)经营净收入增速放缓
2024年,运城市农村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为5407元,比上年同期增加100元,同比增长1.9%,占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30.6%,拉动收入增长0.6个百分点,对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10.0%。其中,三次产业净收入中,仅三产净收入1813元,增长19.9%,成为拉动经营净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;一产和二产的净收入均为下降趋势,一产净收入3041元,下降4.0%,主要是农业和牧业的净收入下降,分别下降2.7%和5.9%;二产净收入553元,下降12.0%。
(三)财产净收入下降明显
2024年,运城市农村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为573元,同比下降4.2%,占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3.2%,下拉收入增长0.2个百分点,是四项收入中唯一下降的一项。
(四)转移净收入增长较快
2024年,运城市农村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为3519元,比上年同期增加288元,同比增长8.9%,占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19.9%,拉动收入增长1.7个百分点,对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28.8%。
二、影响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因素分析
(一)农民外出务工人数下降,工资性收入上涨乏力
虽然工资性收入依旧是农村居民增收的第一动力,但是近年来随着城市生活成本提高、城市就业压力加剧,因产业升级导致低技能岗位减少,农民工因技术门槛被淘汰,跨省流动规模进一步缩减,农村居民外出务工人数较上年有所减少,进一步影响了工资性收入的较快增长。
(二)粮食价格同比下降较大,导致售粮收入减少
2024年收获期运城市小麦地头收购价2.3元/公斤左右,相比2022年3.0元/公斤、2023年2.5元/公斤,价格持续下跌;玉米终端收购价格为2.4元/公斤,上年同期2.7元/公斤,明显低于前两年同期水平,截止12月底,玉米价格为2.0元/公斤,粮价持续低迷不仅影响售粮收入,也造成农户种粮积极性下降。
(三)主要畜禽产品价格较低,养殖利润收窄
2024年运城市牛、羊等畜牧产品价格长期处于低位,牛羊养殖户补栏增畜进度缓慢,导致养殖户亏损经营,更有部分规模养殖户被“套牢”,既不愿低价出售牛、羊等畜牧产品,又要维持饲料投入,导致养殖成本增加,在影响了养殖户积极性的同时,也拉低了收入。
(四)产业经营困难加大,收入增长后劲不足
随着经营成本上升、同行间的竞争激烈和大环境因素,城镇居民家庭从事二三产业经营面临的困难日益增大,经营收入增势明显趋缓,加之互联网购物的兴起及物价、人工等要素成本的上升,进一步挤压了经营主体的盈利空间,家庭经营性收入增长后劲不足。
三、提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几点建议
(一)促进区域均衡发展,提高工资性收入
工资性收入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,要通过政策引导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,减少地区间收入差距,要进一步在加强就业帮扶上下功夫,加大农村创业培训和支持力度,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,推动农民以创业增加就业、提高收入,推动农民工向技术工种转型,提升农民素质,进而提高工资性收入。
(二)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,稳定粮食生产
一是进一步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,提高耕地质量,保障粮食安全。稳定粮食播种面积,特别是小麦、玉米、大豆等作物的种植面积,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等高效种植模式,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。二是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具体操作方式,统筹做好市场化收购和政策性收购,促进形成粮食优质优价机制,引导种粮农民增收从“靠产量”向“靠质量”转型。
(三)健全畜牧业监测机制,拓展产业链条
一是健全畜牧业监测机制。进一步健全畜牧业价格监测和预警机制,设定合理的预警区间,密切关注畜禽产能生产状况,及时发布养殖业各生产要素的价格波动情况,引导养殖户合理补栏增畜。二是拓展产业链条,做好产销衔接。鼓励大型企业开展养殖、屠宰、加工、配送、销售等一体化经营,强化畜产品深加工,创新研发多种口味产品,丰富市场供应种类,进一步激发畜产品品牌竞争力与市场活力。
(四)优化产业结构,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
持续振兴乡村产业,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,发展高效、优质、生态的现代农业。建立健全农产品价格监测与预警机制,及时掌握农产品价格动态,引导农民合理安排生产,避免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。推动旅游业与农业、手工业的融合发展,鼓励农民利用自家房屋、土地等资源发展民宿经济、庭院经济,提供特色餐饮、住宿等服务,做强做大运城农业品牌,促进农民增收。